石之瑜:請馬英九畫一張中國地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3 10:00:17  












陳水扁說他八年最大政績,是讓馬英九變綠,這句話現在可以確定是真知灼見。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作者 石之瑜)馬英九為了緩和各方對他任命台獨主張者賴幸媛主管大陸事務的疑慮,安排她公開表態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但她的這個表態把問題複雜化,甚至足以於把馬英九的一個中國,等同於李登輝的兩個中國。 

  在選前,馬英九就講,“中華民國是台灣”;而李登輝的主張是“台灣是中華民國”。如果台灣是“中華民國”,大陸就不是,那就是兩個中國;但若說“中華民國”是台灣,雖然也可以是兩個中國,但不必是如此,因為還可同時講,“中華民國”也是大陸。 

  選前馬英九講“中華民國是台灣”,是為了拉攏台獨的選票故意搞迷糊。選後他任命賴幸媛,無疑也是要拉攏台獨。現在賴幸媛就如法炮製搞迷糊,發明“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原本根據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故共識只有一個中國,不包括對一個中國的詮釋。賴幸媛的目的則相反,要把對一個中國的詮釋當成是九二共識,這樣自然摧毀對一個中國的共識,也就摧毀了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這個提法表面當然可以與“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等同,但也完全可以不等同。賴幸媛的意思當然是不等同,所以也就是把台灣的一個中國各表成:台灣是“中華民國”,而大陸不是。 

  陳水扁說他八年最大政績,是讓馬英九變綠,這句話現在可以確定是真知灼見。馬英九為了讓台獨接受他,想方設法把台獨與一個中國聯繫起來,其結果,在馬英九表述的一個中國裡,有的時候有大陸,有的時候沒有。 

  賴幸媛玩文字遊戲,把李登輝的兩國論藏在她所謂的九二共識中,但這不是賴幸媛的問題,因為作為台獨,她是為自己的信仰在努力。容許她如此玩弄一個中國的,正是馬英九在選前發明的所謂“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種迷糊帳。 

  這些文字遊戲的目的,不過就是要幫馬英九提高他在台獨選民中的接受度。如果北京為了抓住發展機遇,覺得可以容忍馬英九對台獨的討好,那就不必弄得太清楚,以表示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勝過反對台獨。 

  假如覺得反對台獨比改革開放更重要,就不能陷在馬英九的文字遊戲中。這個文字遊戲變化再多,想必超不出李登輝與陳水扁已經操縱過的範圍。他們十餘年來的操弄,其基礎最早也是馬英九幫忙建立的。而文字遊戲最大的罩門,在於無法形象化。 

  不能形象化就讓台獨也焦急,這是為什麼杜正勝上台之後,首先就是玩弄地圖政治。地圖一畫,到底心中的“中華民國”有多大,聽者就馬上明白。 

  現在,何不請馬英九畫一張中國地圖交給海基會,大陸也畫一張交給海協會?兩張地圖都不必標上國名或地名,以免尷尬,然後比一下是否輪廓相同,如此立刻就可以知道,馬英九的一個中國的內涵,到底是不是台獨或兩個中國。 

  同樣的道理,台灣內部對於賴幸媛的澄清是否充分,也不必多費唇舌,只要請賴幸媛在地圖上標出她所謂各表一中的一中,到底是個什麼範圍,就知道賴幸媛是否願意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含括大陸的規定。(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


..............................


...........................................


.......................................................


 


 


 


.............................


 


.............................








石之瑜:國民黨仍被揮之不去卑微心態所糾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5 12:17:36  












有點像是小氣財神,愈有錢就愈覺得不足,愈覺得不足就愈吝嗇。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作者 石之瑜)馬英九宣布由劉兆玄擔任“閣揆”,“閣揆”自然需要“組閣”,從他想怎麼組,就可以看出新政府自己想要補強的弱點何在? 

  劉兆玄與馬團隊核心四出諮詢,他們的標準不外乎四條:本省籍,南部,女性,清廉。至於專業,並不是主要的考量,甚至還刻意淡化專業的考量。唯有這樣的話,只要是符合標準的人,才都可以彈性挪移,而不必拘泥與任何特定的職位,而且因此所組成的團隊,不會因為堅持某種立場或價值的差異互生齟齬,率皆團隊為重的謙謙君子。 

  要能滿足這四個標準,其實不是那麼容易,但也不是那麼難。也許符合四條之三的人,就是很不錯的候選人。而這四條之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本省籍。在外省人劉兆玄確定掄魁,且外省人蘇起幾乎確定擔當大任之後,新“閣員”當然最好具有本省籍。其次重要的是清廉,這顯然是要避免重蹈民進黨敗於貪腐的覆轍。 

  難的是,國民黨仍然被揮之不去的卑微心態所糾纏。簡言之,就是國民黨的省籍情結。在322大舉獲勝之後,不但沒有像在宣傳時自鳴得意說的那樣已經緩解,反而更加敏感,更加小心。表面上,民進黨的省籍牌已經失效,所以選民不一定還那麼敏感。但是,政敵一定會繼續打省籍牌,因為知道國民黨已經徹底內化了身為外來政權的原罪意識。 

  國民黨這種心理症候並不陌生,民進黨就是另一種典型。長期以來,民進黨上下都籠罩在受迫害的悲情意識中,所以形成一種源源不絕的權力饑渴。民進黨人彌補權力被剝奪的方法,就是不斷攫取權力與展示權力。權力愈是累積,愈感到不安,就愈要不斷探測自己權力還在不在,因此演化成更強烈的違法擴權與濫權的心理需要。 

  同樣的道理可以預測國民黨的行為,由於對外來政權的指控自慚不已,就不斷想從本省籍選民中增加選票,來洗刷外來身分。一旦獲勝,只能容許剎那間的放鬆,不旋踵馬上又開始擔心,將來能不能繼續保有自己的本土接納性,所以就產生一種不斷本土化的壓力,反映了內生源源不絕的原罪意識。 

  有點像是小氣財神,愈有錢就愈覺得不足,愈覺得不足就愈吝嗇。對民進黨而言,小氣財神的錢就是他們手中的權力,永遠不足,對國民黨而言,則是黨的本土性,亦即有種永遠洗不乾淨自己外來性的惆悵。如同小氣財神捧著撲滿怕打破,國民黨捧著自己的本土選票,喃喃自語怎樣才能保住。國民黨的不斷本土化,與革命領袖要求群眾不斷革命那樣,是出自於發現自己不夠純潔的恐懼。 

  就從劉兆玄奔波微服南巡覓才可以一葉知秋,雖然大贏220萬票,國民黨並沒有因此而建立自信,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本土形象,以致於“組閣”起來瞻前顧後。前此媒體熱衷於編排為未來“閣員”人選的若干資深幕僚,無不因為省籍問題而當然卻步不前,以免因為自己的參與而更加縮限“閣揆”取才的空間,甚至替“新閣”製造外觀上省籍平衡不足的麻煩。 

  台灣的民主問題從來不關乎民主。民主化是因應自我認同問題上的鬥爭而生,選票是因應清洗自我認同的動員而投,第一次政黨輪替是因應自我認同的操弄而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是因應自我認同的濫用而發生。現在完成二次政黨輪替,依照民主理論已經是成熟的台灣民主,其執政黨繼續在如何清洗自我認同的問題上糾纏不休。民主與否又奈之何? 

  這就是劉兆玄“組閣”的困難所在,不在於他找不到四大標準下的人選,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找得到這樣的人,所以他將來就更加受到省籍情結的束縛。則台灣民主已然超越省籍臻於成熟的故事,根本是個偽劣仿冒的台製劇本而已。(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


.................................


.............................................


........................................................


寫三小.有看沒有懂...幹大體.大意.大概是台灣人是低等的


.........


 


.....................................................


...................................................


 








石之瑜:“華人”馬英九的淚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6 09:36:00  












面對台獨論述抗拒無力的馬英九,在心態上已經猶如東南亞第二代移民。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作者 石之瑜)在慈湖謁陵的時候,馬英九幾度掉眼淚,這是真真實實的男兒淚,值得同情,也值得深思,因為那雖是幾滴個人的眼淚,卻反映了當代中國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身分想像與抉擇的重大事件。 

  長期以來,馬英九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是中國人,應該是到 1990 年擔任國民黨修憲小組的副召集人與大陸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後,讓他驚覺到省籍問題的嚴重,才開始重新包裝。 

  在新包裝下選上台北市長之後,面臨更多身分的挑戰(其實是台獨基本教義派與民進黨政客的侮辱),連續到 2008年3 月勝選為止,無疑是一段漫長的認同台灣之路,其間關於自己是誰的問題,已經從幾次發言中看出端倪。 

  除了屢次不計史實概括承受關於台獨捏造的228 敘事,並任憑受難家屬吐沫不擦的自我作賤之外,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選前公開自己死後要葬在台灣的宣告,這想必比 2004 年時連戰偕同宋楚瑜在投票前夕不久,一齊趴在地上親吻土地更震撼也更發自內心。 

  當然仍然不願意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不過對於自己身為台灣人這件事,已經有了與台北市長任內截然不同的體認。必須認同台灣的壓力,來自於反華台獨勢力的節節進逼,也就是任何人都必須在台灣與中國之間做選擇。一旦選擇認同台灣,則不得不處理的就是自己與中國的關係。 

  這樣的壓力在東南亞華人圈中並不陌生,他們夾在對祖國中國的認同與對當地社會的認同之間。其中,為了在當地社會更上一層樓而接受同化的,就遭批評為漢奸;相反的,為了保留祖裔認同,就會被當地政治勢力當成種族排外的對象。 

  國民黨欠缺思想與信仰是李登輝領導以後刻意造成的,當時包括馬英九在內的眼前國民黨高層諸君們,都附和在李登輝的台獨路線下噤聲不語,導致他們誰也不敢代表中國人或中華文化發言。如此深植的自卑感,影響日後他們在面對自己的背景時,躲躲藏藏,也難怪如今只能竊懦地聽任台獨勢力在文化上與種族上將中國人排除在台灣身分之外。 

  既然面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樣的反華官方論述,卻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則任何自居中國人的政客所面對的,就是如何化解自己中國身分的問題。繼續強調自己是中國人的話,恐怕就變成馬來西亞或印尼的華人,成為同化或排外的對象;可是如果改變身分接受同化,難免面對父執輩斥責,並承受漢奸之譏。 

  台灣變成是東南亞一樣的“國家”,華人變成是外來移民,固然是為了台獨而人為開展的歷史觀點,但由於沒有相對應的觀點,或即使有卻沒有思想上的魄力去轉述或表達之,於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在心態上把自己當成是東南亞華人那樣認同主流的土著社群。 

  換言之,面對台獨論述抗拒無力的馬英九,在心態上已經猶如東南亞第二代移民。現在為了要在當地社會力爭上游,必須進行土斷,擱置從心愛的父親與及歷代國民黨領袖所傳承的中國情壞,截然採取新的土著身分,作為自己今後的認同。 

  慈湖謁陵令人感傷,因為那是對列祖列宗告別之後,終於有了好的成就,但是苦於沒有可以衣錦還鄉的家鄉,所以只有告慰在天之靈。這時候,不能按捺內心中的愧疚而留下英雄淚,是離鄉背井的遊子所難免的。 

  移民的創傷往往是永久的,中國移民習慣帶著祖先排位隨行,遠行之後保持著猶如沒有與家鄉分離的想像。在台灣歷史上,日本皇民化運動已經燒過一次台灣人的祖先牌位。現在,燒過的迫使沒有燒過的也要拋棄祖國,燒過的才能對自己的土斷抉擇釋懷。馬英九是最新一波的土斷烈士,歷史記憶猶新,成為英雄之後依舊自慚形穢,掉下的正是英雄淚。 

  辜汪會談時,辜老大唱四郎探母,對於身在異邦定居的移民充滿同情。馬英九之淚,雖然反映了深刻的中國認同,但那是壓抑已極的認同,而且是今後把台灣給東南亞化的的淚水,也是把台灣人給華裔化的淚水。也許連有的大陸的同胞都會同情這樣的淚水,但就在同情與自憐之間華人,台灣的雛形似已於焉誕生。(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


................................................


..........................................................


 


幹.寫三小.看矓無.但這是台灣大學的叫獸:228是用捏造出來的...這款腳肖馬有....


 


 


.......................................


...........................................








石之瑜:台灣失去是非,北京能否填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7 10:16:27  












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符合當前台灣社會渴求廉能及政治鄉愿的氛圍,他與家人長期都有不霑鍋的潔癖,足以吸引選票。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作者 石之瑜)民進黨顛倒是非,令人厭惡,現在許多對國民黨印象不佳的老百姓寧可選擇國民黨,雖然國民黨始終無是非觀念,但是看起來不問是非的領導人,在民進黨製造分裂對立的八年之後,反而讓人放心。 

  過去八年,任何人要是膽敢問是非,一定被民進黨極盡羞辱,整到抬不起頭。台灣社會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對於被民進黨嚇怕的人而言,國民黨在政治上和稀泥其實正合民意,面對台獨基本教義派製造台灣被出賣的恐慌,與他們極強的侵略性與攻擊性統治模式,其他人即使無所謂統獨也只能識時務躲開他們,於是養成民間渴望鄉愿來領導的畸形政治文化。 

  相較於民進黨的假台獨真貪汙,國民黨之前大幅領先的關鍵在於“兩不”領導方針,一不貪汙,二不政治。民進黨貪污成性,國民黨就推出最廉潔的候選人,儘管民進黨捏造他貪污的事證,效果卻有限。民進黨不斷用激進台獨政策挑釁,汙衊中華文化,國民黨就以沒有民族不要歷史文化的無辜姿態回應。一言以蔽之,國民黨是用強調個人的道德來因應民進黨的貪污性格,用掏空國家民族的道德來因應民進黨顛倒是非的國家民族觀。 

  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符合當前台灣社會渴求廉能及政治鄉愿的氛圍,他與家人長期都有不霑鍋的潔癖,足以吸引選票。而他也始終如一地在政治上清空國民黨的歷史包袱,讓國民黨成為沒有統獨立場的選舉機器,所以一方面北京不必擔心他搞台獨,另一方面台獨也不必擔心他壓制台獨。但是,國民黨其他人還是會貪汙,也普遍沒有能力與台獨辯論。 

  本來不是大幅領先了嗎?為什麼政治上仍然不肯領導呢?一是因為國民黨必然認為政治上沒有立場是馬英九能領先的原因,國民黨上下無不認為,要繼續迴避論斷是非才能持盈保泰,假如論是非,下場必定悽慘。然而,逃避是非的作法太極端的話,下場也不會好。最近,國民黨“立委”帶著官員赴謝長廷總部,調查公家銀行不當租給辦公室,雖然遭到包圍與毆打,國民黨為了息事寧人連續鄉愿道歉,故事任由民進黨編寫的結果,造成領導無能的印象,一時釀成國民黨階段性的崩盤,因此就可以看出國民黨拒絕領導的尷尬。 

  二是因為馬英九從來只對個人道德有要求,比如不賄選、不貪汙、不鴨霸等,而不敢對團體有要求,也就不會對國民黨、台灣、“中華民國”有史觀、立場或名分上的看法,因為這些團體的身分總是讓他被攻擊,所以凡涉及國民黨、省籍與“中華民國”的問題,一律用道歉或向民進黨靠攏的方式處理,陳水扁日前就得意的表示,他任內的重大成就就是讓國民黨由藍轉綠,而且回不了頭。三是因為國民黨依附於美國既久,又還想安撫日本,所以在政治上會從善如流擺出“抗拒統,安撫獨”的姿態,因此一逢台獨就三緘其口。 

  沒有是非當然就無法領導,但社會原本自有道德觀與是非觀,一旦顛倒是非的敗德領導階層下台,即使沒有政治領導也可以恢復元氣,甚至沒有領導的話,還恢復得更快。只要政治對社會的牽制不再,就會有利於民間根據自己的需要開展兩岸關係。如果民進黨選贏了,又將出現一股避禍西進的潮流,這時會產生某種不可遏止的示範效果,大陸熱大有可能在各行各業各階層都升高成一窩蜂。 

  台灣社會不能在政治上團結,尤其選後初期不論勝負,民進黨勢必陷於內鬥,若是馬英九獲勝則想必反共口號不輟,但都不能夠抽刀斷水。兩岸大通對藍軍吸引2012年選票可產生結構性的優勢,然而,民眾在政治上社會渴求領導則無疑,尤其面對兩岸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感,民眾總是有所期盼。在國民黨逃避領導而民進黨失去信用的的情況下,北京成為言論市場上唯一的競爭者,北京會是獨佔而得利、武斷而遭疑、鄉愿而物聚,值得觀察。(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


......................................


.......................................











政黨博弈 ->>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 :勇敢反獨 才能防止謝長廷重整旗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8 09:18:23  












若不敢反台獨,或不敢揭穿台獨的不道德,國民黨就不能有效防止謝長廷靠入聯公投重整旗鼓。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作者 石之瑜)謝長廷看來處於困難之中,許多本來可以是他樁腳的人都落選,不但士氣低落,還要開始償還選舉債務。而他自己,一時似乎也陷在論述的困境中。不過,他如果看到國民黨的隱憂,他立刻就會找到解答。 

  國民黨的隱憂當然就是入聯公投問題,到現在國民黨不敢做決定。幾位急先鋒如洪秀柱與胡志強跳到台面想速戰速決,他們不曉得黨中央在怕什麼。 

  謝長廷知道,陳水扁更清楚,陳水扁甚至在敗選之夜就已經預告了。他表示選舉可以輸,但台灣不能輸,指的當然就是入聯公投。這可不是“立委”選舉的註腳,而是三月大選的註腳。 

  相對於謝長廷的樁腳潰散了,馬英九的樁腳不但在,甚至士氣大振,動員與募款都會充滿生機。這是公開的趨勢,既然大家都知道,那謝長廷如何重起爐灶呢?如果回到陳水扁的註腳,答案就看到了。 

  是的,民進黨“立委”選輸了,在大家心裡,三月大選也大概要輸,但是扁謝稱“台灣不能輸”。這是什麼意思呢? 

  想想,“中國支持馬英九”不是民進黨向來的判斷嗎?假如馬英九選贏了,謝長廷會問台灣還剩下什麼?他已經說過了好幾回類似於這樣的答案──如果有骨氣,就不能還選國民黨回鍋。 

  謝長廷會如是說,如果要選國民黨也行,因為現在入聯公投給大家一個機會,讓大家可以一方面選國民黨,另一方面向中國大陸表達所謂台灣的立場,這樣即使選國民黨沒關係,因為國民黨一旦被入聯公投拘束,選國民黨就不至於同時把台灣選輸。謝長廷的簡單邏輯是,如果一票投中國馬英九,那另一票就非投台灣入聯不可。 

  這樣做有兩個效果,首先,假如馬英九贏了,他必須受到拘束,民進黨 1/4 “立委”將會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並以此阻撓兩岸談判,抗拒三通。 

  但立即的效果是,逼問國民黨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國民黨被刺激以後,用一月公投沒有通過為理由頑抗,正好遭到民進黨追殺,亦即國民黨的目的果然就是“向中國大陸投降”。能不能重新讓選民思考選誰,就在此一舉。 

  這招陳水扁在2004 年用過,當時他說,他寧可選輸,但是公投必須通過。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問題引到對公投的立場上。 2004 年是否有效見仁見智,但是國民黨顯然認為有效,這是為什麼如關中之類的高手,堅持 2008 年國民黨一定要在公投問題上跟進。 

  跟進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謝長廷的逼問反而更緊迫:國民黨的沒有身分的返聯公投,要怎麼向大陸表達立場?而民進黨這次入聯公投可不比 2004 年不痛不癢的公投,國民黨能接受以台灣名議取代“中華民國”嗎? 

  只要國民黨能明確講,“中華民國”當然是反對台獨的,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獨不只是非法,而且更是不道德的。主張台獨是以摧毀為目的,是過河拆橋,就像受到國民黨庇蔭而脫離貧戶的陳水扁要反蔣,他又是一樣在當過兩屆“總統”結束時要推翻體制。台獨如此忘恩負義,現在要動員百姓公投,其實投完就必定要拋棄百姓於不顧。 

  若不敢反台獨,或不敢揭穿台獨的不道德,國民黨就不能有效防止謝長廷靠入聯公投重整旗鼓。只要一部分選民覺得,謝長廷低姿態已經夠可憐的,國民黨竟然為了打擊他,連台灣向中國大陸說不的機會都要壓抑,難免讓選民不安,從而讓選情出現變化。這就是謝長廷唯一的目的了。(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


...............................................


.........................................................


.................................................................................


..


 


 








石之瑜:揭穿民進黨 驚覺社會倫常已然崩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8 09:05:08  












石之瑜:陳水扁可以把吳淑珍買鑽戒珠寶與重複報領 SOGO 禮卷的錢,說成是執行“國家安全機密”...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作者 石之瑜)鼓吹台獨反中不遺餘力的台灣自由時報,最近刊登一張經過變造的照片,其中自由時報的主要競爭對手,也是旗幟鮮明反對台獨的聯合報,其發行人王效蘭原本在相片中的影像,遭到人為抹除。變造行為是一種違背新聞倫理的做法,故自由時報事後連忙宣稱,進行變造的並不是自由時報,而是提供照片的法藍瓷。這個推拖之辭難以置信,因此好像要引起軒然大波,就連躲避政治的蘋果日報都大加報導。但各界如果認識到,自由時報這些不合常理的說辭,其實是追隨民進黨執政之後已經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為範式,那不但就不會大驚小怪,恐怕還必須小心會產生反作用力。 

  想想,為了起訴國民黨推出的大選候選人馬英九,檢察官侯寬仁可以任意變造證人的供詞,引導證人掉進語言陷阱,卻繼續大言不慚,洋洋得意;三立電視台可以為了要有與文字配合的畫面,就把國共內戰期間處決共產黨人的影片,說成是在台灣的二二八屠殺紀錄片;陳水扁可以把吳淑珍買鑽戒珠寶與重複報領 SOGO 禮卷的錢,說成是執行“國家安全機密”;“新聞局”可以把自己越俎代庖介入獨立的“中央選舉委員會”代為製作廣告,說成是被“中選會”請去支援。 

  假如吳淑珍的發票可以說是執行“國家安全機密”用的,為什麼王效蘭的消失不能說是法藍瓷自己幹的?難道只有陳水扁的家人才可以自己證明自己無罪嗎?從陳水扁的角度講,如果社會上人人都開始自己製造自己無罪的證明,那他替吳淑珍脫罪的行為就不算違反良知道德啦!更進一步,凡是主張台獨的都可以任意製造自己無罪的證明,並屢屢成功脫罪,誰還敢阻擋台獨呢?故聯合報要對自由時報進行指控,可能其結果不是令人樂見的。從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既有的行為模式判斷,如果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最後被說成是假造新聞的,很可能反而會變成是聯合報。把苦主變成是嫌犯,幾乎已經是民進黨的立黨精神,凡是民進黨指控別人的,無不都是民進黨自己最遭到質疑的。 

  不信嗎?擔任國民黨中常委的連勝文,在陪同黨候選人林郁芳競選時,被人無故偷襲毆打,林郁芳的主要對手,即也是台獨的段宜康,竟然立刻召開記者會,影射林郁芳的助理可能涉及自導自演。本來打連勝文的人是比較會支持段宜康的,但段宜康就能把他說成可能是比較支持林郁芳的。依照民進黨這樣的文化,是不是可以類推說,當年段宜康淪為反對陳水扁的“十一寇”的時候,頗可能也是自導自演?難怪陳水扁現在還是努力幫他站台輔選。更也難怪,謝長廷對於拿自己的副手陳雨鑫的親家所付費的發票報帳,自認為經得起考驗,而馬英九沒有用別人消費的發票報帳,他則指控是貪汙。可以說民進黨人每有指責別人,其目的千篇一律是要避免別人看到自己才是真正犯者。這時再聽陳水扁批評國民黨反民主,共產黨破壞和平,才能體會內中意義。 

  想到這,真就該勸各界對自由時報千萬不要再追究,追究下去的結果會是,首先,原本大家認為新聞報導有真假優劣之分,將會被說成是所有都是假的,都是建構的,都是虛擬的,所以指控別人造假的,就是在進行政治鬥爭。其次,聯合報會被說成是造假的主要來源,最後恐怕又將有人要發動對聯合報的退報運動,來表演對聯合報專搞造假的唾棄。這樣有沒有是非呢?本來有,像民進黨人顛倒是非,大家都能看出來,可是假如要揭穿民進黨,最後將會被說是成自己在顛倒是非,所以去揭穿自由時報或民進黨違背是非倫常的行為的話,反而就一定弄到沒有是非才會停止。  

  自由時報的推拖之辭讀來也許令人發噱,就像陳水扁的“國家安全機密”,或侯寬仁的筆錄一樣。但是不論自由時報或陳水扁或侯寬仁,他們採取的說辭都有個共同的前提,即他們還是想在既有的倫常上進行編劇,故假使他們有說謊,等於也是為了維持自己在社會倫常之下的信用,可以說是用心良苦。假如一定要揭穿他們,就是揭穿社會倫常已然崩潰,那他們為了維護社會倫常而用盡苦心設計說辭,豈不付諸東流?難怪他們抵死不鬆口,甚至要把揭穿他們的人摧毀,甚或幫他們的人還要加以消音滅口, 玉石俱焚。這一切,難道民進黨不會就說,他們是為了維護台灣的既有倫常才不得已的啊? (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


.....................................


.............................................


...............................................................








石之瑜:陳水扁正在暖身 台灣邁向大衝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9 09:12:30  












陳水扁隨機性強,聯想力強,因此必定還有其他引爆的方式會成為可能。替他設想沒有必要,也想不過他。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作者 石之瑜)台灣明年一月的“立委”選舉結果可能被推翻,人們期待的好戲終於有了眉目了。之前,陳水扁透過誇大自己被恐嚇,或激怒對手,替台灣進入大衝突進行暖身,以免當他被迫採取極端手段時,人們怪罪於他。這些手段目前看起來不成功,在野黨沒有瘋狂,北京也沒有大軍壓境。這不是陳水扁失敗了,而是現在還在暖身,還不到攤牌的時候。不過攤牌的一個可能時機,現在已經刻意透露給我們了。 

  大衝突有賴於民眾產生極大的氣憤,且在野黨有人站到檯前領導,那會是什麼樣的事呢?國民黨日前公布各種民進黨可能的選舉奧步,但純屬邏輯。邏輯不等於情感,只有真正要製造大衝突的人,才有足夠的心思與專注來設想出令人憤恨難忍的事。而在之前,也應該要先累積足夠的憤怒,屆時才能達到一觸即發的效果。這些不是靠邏輯,而是靠邪惡與殘忍,目前的國民黨沒有這種心理準備。 

  可能大衝突的一個點終於露出了端倪。法律地位不明確且政治表現毫不中立的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逕自宣布,對於由在野黨主政的地方選舉委員會拒絕在“立法委員”選舉期間,依照“中選會”設計的投票模式,即同時對選民發放“立委”選票與公投選票,以便誘導選民參加追討國民黨黨產的公投時,將可能不予承認這些地區的“立委”選舉結果。 

  在野黨主政的縣市則主張,根據地方自治法,如何設計投票路線屬於地方政府權責,所以他們要將“立委”與公投兩種選票分開成兩階段發放,好讓選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主決定要不要參加公投。 

  這個技術問題引起陳水扁屢次抨擊。在華府特使薄瑞光與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密室談話內容曝光,發現其中涉及公投路線後,陳水扁更認為抓到在野黨的弱點,可能因此決定要集中在投票技術問題上大做文章。“中選會”秉承上意,與陳水扁御用的發言人謝志偉一起出面,宣布將在選後一週才決定,是否在野黨主政縣市的選舉有效。謝志偉的背書是照告陳水扁的意志,也就是絕不會退讓的意志。 

  “中選會”在選後一週決定無效的話,會是什麼畫面呢?在多數由國民黨當選的地區必定大亂,激憤的選民與適時的刺激相互強化,地方政府見到民氣可用,自然容易與“中央”發生對抗,如此可以輕而易舉造成暴亂,起碼政治秩序分崩離析。任何一個“中央”領導在這樣的狀態下,訴諸戒嚴幾乎是理所當然的。 

  這時發動的戒嚴,就可以辯解說不是陳水扁片面的戒嚴,而是因應地方抗命,政局分裂動盪的形勢而作為。而地方抗命也不能怪罪於陳水扁,因為他在選前就已經警告過,“立委”票與公投票不可分開領。在他的邏輯裡,將是地方抗命在先,“中央”只能無情在後。 

  陳水扁必須讓“中選會”及早宣布這樣的立場,才能先替選後的行動奠定基礎,也讓選民屆時不會完全驚訝。更重要的,這樣的立場一經宣佈,無異於是對在野黨挑釁,使得在野黨進退維谷,只好堅持兩階段領票的做法,否則一定會擔心顯得動搖怯懦而被譏諷,並失去選民的信任。只要在野黨堅持兩階段,加上美國似乎同意兩階段,則在野黨勢必不退讓,那選後陳水扁藉“中選會”之名推翻結果就順理成章。大衝突的局面於焉完成。 

  這當然不是製造大衝突唯一的方式。陳水扁隨機性強,聯想力強,因此必定還有其他引爆的方式會成為可能。替他設想沒有必要,也想不過他。比如這次,就算他答應薄瑞光選舉必定舉行,誰能料到第二天聰明的他就想到,舉行完的選舉未必非要有效不可。因此,最後他是選擇哪個點引爆大衝突旁人很難判斷,而他目前用來替攤牌暖身的所有的詆毀與譏諷,應該都是潛在的候選人。 

  起碼,他已經有個可以墊底的招數。在其他可能沒有出現,或某些更刺激的設想不能完成的時候,大衝突還是可以上演。(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


...............................................


...............................................


 


 


 








石之瑜:陳水扁淘空人心,連台獨都厭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3 09:44:21  












石之瑜:台獨與陳水扁合作,是自毀長城,就像符士德向魔鬼臣服一樣。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作者 石之瑜)陳水扁啟用的人愈來愈劣質,則他們所領導的部下若要生存,就必須學習表現成一樣劣質。不一樣劣質的話,上焉者被冷凍,下焉者遭淘汰。所以,大量起用劣質的行政領導以後,摧毀了原來的規範,羞辱了體制中循規蹈矩的官員,他們全部都被說成是黨國餘毒,或保留威權心態的“小孬孬”。一旦這些劣質領導發現可以不再受到既有規範的約束,任何雞鳴狗盜的事,他們都大言不慚就可以說成是在改革舊體制的陋習,而且還由那些唯唯諾諾的舊官員來幫忙安排,幫忙找藉口。 

  現在大家都怕陳水扁、杜正勝、謝志偉與莊國榮,因為他們給自己製造了一種無所不能,無所不敢的名聲,而且不斷在找機會表演無所不能與無所不敢的行徑。在他們四處找尋羞辱對象之際,最理智的方法當然是躲避他們,看到他們來了,只有不出聲,或出一些聽起來與他們一致的聲音,以避免被鎖定。被鎖定的人,一切都完了,未來也完了,名聲也完了,社會關係也完了。這是為什麼一年多前出現卓榮泰大剌剌帶著深色眼鏡坐在中間,讓大他三十歲的一個個“中研院”老院士圍著他站著照相,沒有人敢提醒他稍微收斂。豈能想到,卓榮泰跌破眼鏡的囂張,跟今天所見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李登輝最喜歡從老國民黨時代鬥爭失敗的人當中,挑選他的盟友。這些盟友鬥爭固然失敗,但仍因為屬於所謂黨國餘孽範疇,故還保有種種做人的價值規範與可預測性,最多只是他們寧可向台獨投降,沒有國家民族思想。沒有國家與沒有人性相比,已經不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異而已了。沒有國家民族思想的老國民黨,在待人接物的時候,還是傳承舊習的一群人,而且將來回歸反台獨毫無困難。沒有人性的劣質領導不論是貪汙起來或一言一行,都沒有界限,也沒有遮掩,以製造他人的痛苦後洋洋得意為能事。 

  只有靠不斷製造最大多數人的痛苦而不必負責,才能彌補先前他們不被社會肯定的剝奪感。上行下效,任何一個科員或鄉里辦公人員,只要能不顧一切攻擊陳水扁指定的敵人,就能凡事免於責任,甚至喧騰一時。記不記得好久以前世界盃足球賽第四名的塞內加爾隊來台灣時,被一位從縣科級拔擢來領導體委會的官員,弄成嫖妓之旅。當時陳水扁上台不久,大家當笑話,以為沐猴而冠罷了,誰能想到今天自己就必須扮成猴奴才能生存。 

  現在這樣劣質的人到處都是,別以為杜謝莊是少數,其實他們已經是最後一批。政府副部級領導最早落入劣質領導之手;接著是社會上政府有投資的事業公司與金控董事;再來就是五院的領導,包括大法官與“考試委員”及“監察委員”都仰陳水扁鼻息,他們作猖亂政,不是無能,而是敗德無品;接著是所謂中立的委員會與局級首腦;最後才是各部部長,其中“教育部”幾乎是最後才淪陷給杜正勝的,比“交通部、國防部、外交部”等其他大部的淪陷都晚。 

  當人性被摧毀,最遭殃的其實是台獨,因為台獨為了台獨,只能支持這些連台獨的歷史與思想是什麼都不知道,卻滿嘴台獨的假台獨。對台獨而言,他們勇敢摧毀黨國與詆毀中華文化的虛擬表演,已經讓國民黨聞中國而噤聲,聞國民黨的傳承而不語。但他們竟然變本加厲,把台灣民間長期信奉的價值觀一起摧毀,目的是羞辱國民黨與中國。當然台獨就從一個政治理念,淪為人性殺手。台獨與陳水扁合作,是自毀長城,就像符士德向魔鬼臣服一樣。 

  只有那些遭到毒手的台獨,像沈富雄才會反彈,但即使反彈,只要魔鬼願意收編,遭過毒手的一樣可能回籠,過去 2004年時沈富雄就還抱有希望故不肯反彈,如今段宜康與羅文嘉就是反彈又交心的好例子。而國民黨,雖然屢遭毒手,同樣還是不敢反抗,怕引來更多的殘忍攻擊。過去陳水扁對自己信心不夠,或危機不大,所以有節制,靠的是模稜兩可與挑撥離間,現在則是靠仇恨與恐懼。他雖然滿口台獨,但也正在摧毀台獨的生機。台獨被淘空是台獨自己的問題,但人心被淘空,則是中華民族品性的大問題。 (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





石之瑜:陳水扁淘空人心,連台獨都厭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3 09:44:21  












石之瑜:台獨與陳水扁合作,是自毀長城,就像符士德向魔鬼臣服一樣。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作者 石之瑜)陳水扁啟用的人愈來愈劣質,則他們所領導的部下若要生存,就必須學習表現成一樣劣質。不一樣劣質的話,上焉者被冷凍,下焉者遭淘汰。所以,大量起用劣質的行政領導以後,摧毀了原來的規範,羞辱了體制中循規蹈矩的官員,他們全部都被說成是黨國餘毒,或保留威權心態的“小孬孬”。一旦這些劣質領導發現可以不再受到既有規範的約束,任何雞鳴狗盜的事,他們都大言不慚就可以說成是在改革舊體制的陋習,而且還由那些唯唯諾諾的舊官員來幫忙安排,幫忙找藉口。 

  現在大家都怕陳水扁、杜正勝、謝志偉與莊國榮,因為他們給自己製造了一種無所不能,無所不敢的名聲,而且不斷在找機會表演無所不能與無所不敢的行徑。在他們四處找尋羞辱對象之際,最理智的方法當然是躲避他們,看到他們來了,只有不出聲,或出一些聽起來與他們一致的聲音,以避免被鎖定。被鎖定的人,一切都完了,未來也完了,名聲也完了,社會關係也完了。這是為什麼一年多前出現卓榮泰大剌剌帶著深色眼鏡坐在中間,讓大他三十歲的一個個“中研院”老院士圍著他站著照相,沒有人敢提醒他稍微收斂。豈能想到,卓榮泰跌破眼鏡的囂張,跟今天所見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李登輝最喜歡從老國民黨時代鬥爭失敗的人當中,挑選他的盟友。這些盟友鬥爭固然失敗,但仍因為屬於所謂黨國餘孽範疇,故還保有種種做人的價值規範與可預測性,最多只是他們寧可向台獨投降,沒有國家民族思想。沒有國家與沒有人性相比,已經不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異而已了。沒有國家民族思想的老國民黨,在待人接物的時候,還是傳承舊習的一群人,而且將來回歸反台獨毫無困難。沒有人性的劣質領導不論是貪汙起來或一言一行,都沒有界限,也沒有遮掩,以製造他人的痛苦後洋洋得意為能事。 

  只有靠不斷製造最大多數人的痛苦而不必負責,才能彌補先前他們不被社會肯定的剝奪感。上行下效,任何一個科員或鄉里辦公人員,只要能不顧一切攻擊陳水扁指定的敵人,就能凡事免於責任,甚至喧騰一時。記不記得好久以前世界盃足球賽第四名的塞內加爾隊來台灣時,被一位從縣科級拔擢來領導體委會的官員,弄成嫖妓之旅。當時陳水扁上台不久,大家當笑話,以為沐猴而冠罷了,誰能想到今天自己就必須扮成猴奴才能生存。 

  現在這樣劣質的人到處都是,別以為杜謝莊是少數,其實他們已經是最後一批。政府副部級領導最早落入劣質領導之手;接著是社會上政府有投資的事業公司與金控董事;再來就是五院的領導,包括大法官與“考試委員”及“監察委員”都仰陳水扁鼻息,他們作猖亂政,不是無能,而是敗德無品;接著是所謂中立的委員會與局級首腦;最後才是各部部長,其中“教育部”幾乎是最後才淪陷給杜正勝的,比“交通部、國防部、外交部”等其他大部的淪陷都晚。 

  當人性被摧毀,最遭殃的其實是台獨,因為台獨為了台獨,只能支持這些連台獨的歷史與思想是什麼都不知道,卻滿嘴台獨的假台獨。對台獨而言,他們勇敢摧毀黨國與詆毀中華文化的虛擬表演,已經讓國民黨聞中國而噤聲,聞國民黨的傳承而不語。但他們竟然變本加厲,把台灣民間長期信奉的價值觀一起摧毀,目的是羞辱國民黨與中國。當然台獨就從一個政治理念,淪為人性殺手。台獨與陳水扁合作,是自毀長城,就像符士德向魔鬼臣服一樣。 

  只有那些遭到毒手的台獨,像沈富雄才會反彈,但即使反彈,只要魔鬼願意收編,遭過毒手的一樣可能回籠,過去 2004年時沈富雄就還抱有希望故不肯反彈,如今段宜康與羅文嘉就是反彈又交心的好例子。而國民黨,雖然屢遭毒手,同樣還是不敢反抗,怕引來更多的殘忍攻擊。過去陳水扁對自己信心不夠,或危機不大,所以有節制,靠的是模稜兩可與挑撥離間,現在則是靠仇恨與恐懼。他雖然滿口台獨,但也正在摧毀台獨的生機。台獨被淘空是台獨自己的問題,但人心被淘空,則是中華民族品性的大問題。 (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社專論




...................


.........................................


.........................................................


.........................................................................








石之瑜:誰在供養陳水扁?是大陸和台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4 08:32:04  












石之瑜:陳水扁與民進黨雖然不事生產,但怎麼總有揮霍不盡的資源任由他們汲取?到底他們是如何自我供養的呢?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作者 石之瑜)寧願花千萬元拆除紀念蔣介石的“大中至正”匾額,也不肯對市井小民淪為餓莩而動念的民進黨政府,向來只能破壞而不能建設,但八年來這樣的施政風格竟又好像能夠永續經營,他們難道從來不感覺如此竭澤而漁的話,台灣的資源終有一天會耗盡? 

  陳水扁與民進黨雖然不事生產,但怎麼總有揮霍不盡的資源任由他們汲取?到底他們是如何自我供養的呢?從第一觀感判斷,當然首先是靠從“國庫”搬走納稅人的血汗錢,藉由政府預算來支應他們龐大的索續無度;再來是靠金控公司挪移民間的財富,挹注朋黨的空頭公司,從中謀取暴利;最後是靠勞工與公務員的退休保險金出入股市,化解他們的股票風險並因應內線需要。這些喪盡天良的剝削,為什麼能歷久而不垮掉呢? 

  “國庫”也好,行庫也好,最後的來源都是民間的資源。既然在陳水扁統治之下的台灣經濟受到重創,尤其是最支持民進黨的製造業,更是蕭條慘澹,故顯然最終供養陳水扁的,並不是投票給民進黨的民眾。這些民眾支持陳水扁並表面不是因為經濟的理由,而主要是出於反對國民黨的政治動機,但這個反對國民黨的情感,足以促使他們相信陳水扁編織的故事,也就接受了所謂台灣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大陸吸走了台商所導致的,所以不是民進黨的責任,而是國民黨的責任,因為國民黨主張三通。 

  然而台灣整體經濟數字就算比不上其他地方,起碼還維持某種穩定,只是經濟兩極化的趨勢極為明顯,這表示供養陳水扁的有極大部分是沒有投票支持陳水扁或民進黨的那一部份民間力量。相對於支持陳水扁的選民的生活主要範圍在島內,不支持民進黨的選民則有遠遠更高的可能是集中在國際部門,科技部門與服務業。他們雖然投票時沒有支持民進黨,但是卻是供養陳水扁及其家族黨的主要來源。 

  如果進一步分析國際部門的資源,其中進入台灣後通過再投資與消費而成為稅收的經濟來源,或存入銀行成為金控公司操弄泡沫經濟本錢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貿易出超。固然台灣仰賴貿易出超來促進經濟的這種發展模式,並不是近年才有的現象,但是由於內部經濟不振,加上國外投資不斷走避或撤離,近年就只剩下靠著貿易出超,才能勉強維繫國際部門及其周邊部門的暫時景象。 

  說到出超,不僅是最大宗,而且愈來愈一枝獨秀成為唯一最大宗的,即是對大陸的出超。近年大陸對島內的出超,是台灣整體出超的三到五倍,抵銷了台灣所有的入超還綽綽有餘。大陸為了推動兩岸關係,近年尤其開展各種通關方便,有利於台灣產品輸往大陸。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後,可以說是成為台灣產品輸往大陸的最主要動力,因而也就維持住了了台灣整體經濟局面,使得稅收的基礎不至於萎縮,銀行的存款不致於滑落。應該說,真正最後供養陳水扁的資源,靠的就是陳水扁最瞧不起的大陸與他最痛恨的台商。 

  不過,這樣的供養也有限度,因為生活在國際部門的選民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們基於對鄉土的熱愛,一時不願意將資金移出,或轉移生活領域,但是在陳水扁與民進黨已經沒有未來的殘暴統治下,愈來愈多的人不得不採取移民的策略,或者籌謀建立在海外或在大陸的帳戶。這當然加速台灣經濟惡化,也就像惡性循環一樣造成民進黨黨官更加激烈快速的貪腐汲取,因為他們在政治上訴諸獨裁統治,任意分贓,任意懲處,對全民都起了示範作用,使得民進黨高官得意忘形而日益囂張,終而成就了自己達到歷史上政府被起訴閣員人數的破紀錄。 

  並不是他們不擔心竭澤而漁的問題,而是沒有能力擔心,剩下的就只能是加速汲取,反而產生更強烈的末日降臨的恐懼,導致所有巨商大賈都面臨過度汲取的困境。他們一方面要因應民進黨索求無度,另一方面自己也意識到台灣經濟來日無多,這一批政商因此無不都想撈了就跑,也就造成政商之間的破裂。因為與民進黨鬧翻而流亡海外,或身陷牢獄的,在近兩年便可說是絡繹不絕,以辜、王兩家之顯赫,豈能想到淪落至今,紛紛被民進黨新貴接收而徒遺抄家之恨?但也正因為如此,來自大陸的出超更成為陳水扁唯一汲取供養的穩定來源。(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


.......................................................


.......................


......................


.....................


 








石之瑜:北京若真出手,台獨會變積極的統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4 09:17:49  












石之瑜:只要有更強大的力量,比台獨強大,他們恐怕還是搶先第一個風行草偃。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作者 石之瑜)以陳水扁為首,謝長廷與蘇貞昌追隨,且由民進黨大力配合,不惜非法掏空財政而推動的入聯公投,在台灣已經如火如荼。由於入聯公投形同推動法理台獨,遂引起島內的辯論,層次已經上及“中央研究院”。 

  質疑者認為公投將對兩岸關係不利,因為反分裂法恰恰是針對法理台獨而立法授權採取非和平手段。陳水扁於是指控質疑者為親中,甚至要他們自己去跳太平洋。 

  以胡佛教授為首的五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無懼於政治迫害與人身羞辱的威脅,偕同其他四名學者署名要求陳水扁回答,問他究竟要如何因應可能的兩岸衝突。至此,辯論已將北京捲入。 

  北京會不會訴諸非和平手段遏制法理台獨,迄今人云亦云。主要的考量有二,一是美國的反應,二是台灣的反應。揆諸最近香港先拒絕美國艦艇到訪,抗議美國的親達賴,但不旋踵又開放的處理過程,顯然北京還是非常看重美國,未必願意斷然執行反分裂法。 

  關於美國可能的反應分析甚多,不過,北京高層對於台灣的反應為何,迄今未見輿論認真討論。台灣“國防部長”李天羽從軍事角度認為,兩岸若開站,北京最後可以慘勝。這正是各界反對武力解決者所強調的,拿下一個廢墟台灣,不如不拿。 

  台獨色厲內荏 

  慘勝真的是合理的判斷嗎?從台獨領導與他們身邊政客或軍人的言行判斷,台獨人格極為懦弱,他們碰到弱者當然會噬血無比的衝去圍毆,但碰到強者則向來卑躬屈膝。 

  且看台獨勢力最近鎖定各種弱勢,齜牙咧嘴的羞辱恐嚇,肆無忌憚,駭人聽聞。故不論是老兵、台商、退休情報員、外省人的後代與親屬等等,都成為磨牙的犧牲品,其目的不過是塑造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敢的極權威勢。 

  但論者指出,這種瘋狂的撕裂與侵略行為,反而投射出台獨勢力色厲內荏的空虛。的確,他們採取無所不怕,無所節制的政治攻擊與人格謀殺,剛好透露,在他們的眼哩,敵人無所不在,因此也就看出他們其實潛意識裡自覺孤立。 

  這是為什麼台獨現在只要看到打不過他們的人,就把這些人貼上中國代言人的標籤,一陣痛毆,然後可以對台獨感覺良好。故當他們面對院士們質疑說,那你要怎麼面對北京時,反而迫使他們變本加厲訴諸對內迫害,好證明自己可以對付被他們想像成中國代理人的無辜祭品。 

  這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way541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